现代社会中,大城市中的女性数量往往超过男性,尤其是处于适婚年龄段的年轻女性人口更是远多于男性人口
现代社会中,大城市中的女性数量往往超过男性,尤其是处于适婚年龄段的年轻女性人口更是远多于男性人口。这是为什么?
如果你是一名单身女性,那答案多半是肯定的。中国式催婚是一个更多针对女性的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大城市女性数量往往超过男性,尤其是处于适婚年龄段的年轻女性人口更是远多于男性人口。
香港是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典型地区,香港统计处数据显示2017年香港女性人口为399万人,男性人口为339万人,女性比男性多60万余人,也就是说每1000名女性仅仅对应848名男性。
在25-29岁的年龄段,每1000名女性对应835名男性;在30-34岁的年龄段,每1000名女性对应671 名男性;35-39岁区间差距最大,每1000名女性对应655名男性。
在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3.51的中国内地,大城市女多男少的规律仍使北京变成了一个例外。
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每年出生的男性多于女性。这很可能是一种自然的平衡方式,即女性往往寿命更长。平均而言,
,而且男性也更有可能是在生命早期死于各种危险,比如战争、车祸、各类冒险行为。
大城市并不例外,北京和香港的出生性别比都是107左右,2008年前后香港还一度达到过113。它们为何会女多男少,
向往大城市,向往更好的教育、医疗、工作机会,更广阔的世界、更精彩的生活是人之常情,男人女人皆有同样的动力,
美国男性最多的州是阿拉斯加州和北达科他州,阿拉斯加的性别比例为111,北达科州的性别比例为105。「苦活」、「重活」多是这两个州的就业特征:北达科他州有着大量的页岩油钻探点,在油田工作的需求量很大,薪水也很高。
但石油钻探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更能吸引20-29岁的青壮年男性。气候严酷的阿拉斯加同样盛行石油钻探,此外,
。它们集中于以护理、环卫、餐饮、旅馆、娱乐、家政保姆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性行业,工资一般不高,向上提升的空间也不大,让人们很少在意女性在这些岗位的「竞争优势」。
但这些职位却为低学历、低技能的女性劳动者提供了容身之所,其数量之多也足以使大城市在就业性别分布上偏向女性。尤其 在那些产业升级跨过一定限度的发达地区,第二产业对「壮劳力」需求萎缩,
在冰岛,在校女大学生数是男大学生的两倍。在英国,2014年申请大学的国内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多出8万人。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男性上大学的比例(58%)曾经远高于女性(42%),而现在这一比例几乎完全颠倒过来。根据美国教育部 的数据,2017年全国大学校园中女生的比例将超过56%。
中国也呈现这一趋势,根据教育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普通本专科女生人数占比为52.5%。在校女研究生所占比例从1992 年的24.8%,增加到2017年的48.4%。2018年全国报考研究生人中女生所占的比例更达到了62%,相当于男考生的1.6倍。
中国女性适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8.02%,比男性高出4.65个百分点
(按照适龄人口性别比例均等的假定)。与1980年相比,这个概率增长了46.2倍,而同期男性仅增加了12.8倍。
2010-2018年普通本专科在校女生人数及所占比重情况/来源:《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统计监测报告》
受教育程度越高,能实现的地理迁移范围越广,且多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发达地区。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莉娜 ·埃德隆德 (Lena Fdund)提出一个具有挑衅性的观点。她认为,
她的研究之后发现低性别比与男性高收入相关,也就是高收入男性越多的地方,女性也越多。
城市不仅为女性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还提供了更优质的婚姻市场。城市为男性和女性都提供了报酬更高的工作,
如果婚姻市场是对称的,年轻女性聚集在城市地区,男性也会被城市地区更好的婚姻市场机会所吸引,这应该性别平衡。然而,婚姻市场是不对称的。
即男性倾向于选择地位与自己相当或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往往要求配偶的社会阶层、经济收入与自己相当或高于自己,也就是俗称的「男性下娶」、 「女性上嫁」。
优质男人对低技能和高技能的女人都着迷,加上城市地区的工作机会能支持更多的女性,
与此同时,低技能的男性会避开竞争非常激烈的城市约会市场,因为都市女性往往需要更高的收入。但即便在低收入的男性过剩地区,女性未婚率依然较高。这表明,
50年前,香港的性别比例相对平衡,但在过去10年里,来自菲律宾和印尼的女性移民不断地涌入香港,寻找家庭佣工的工作。
但即使把移民妇女从数据中剔除,人口性别比仍然显著地偏向于女性。因为,香港男性和内地女性跨境结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大量女性随之进入香港。2012年,这一数字占香港所有登记婚姻的30%以上。
香港有那么多单身女性,为什么男人还要到内地找对象?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者 Suzanne Choi博士对此解释道:
香港女性的素质很高,也很独立,但男性下嫁、女性上嫁的婚姻规范基本上没改变。因此,
同时有些男人可能也想找一个资历和收入能力会比较低的妻子,这样他们就可以符合社会的期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导致大量香港男性在华南地区工作,因此他们实际上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有更多机会结识内地女性。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省内跨乡镇和跨省婚姻迁徙的性别比分别为22.03和16.75
,即100个女性实现省内跨乡镇迁徙和跨省迁徙时,只有22个男性和17个男性能通过婚姻实现迁徙。
而且,女性婚姻迁徙的特征大多数表现为农业户口流向城镇、与城镇户口男性结合(上嫁),而男性大多数表现为城镇户口流向农村、与农业户口女性结合(下娶)。流入城镇的农业户口女性,其配偶为城镇户口的比例(19.23%)远高于流入城镇的农业户口男性(815%)。
近三十年来,中国女性婚姻迁移最大的变化是加速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这与同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和城市化进程完全一致。
中国女性跨省净迁出的省份,仍然大多分布在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云贵川陕甘宁等西部地区和吉林黑龙江等东北地区,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例如中部的湘鄂豫三省,女性跨省婚姻净迁出人口近10年有逐步扩大趋势,长久来看,婚姻挤压将逐渐从西部蔓延扩散到中部地区。
以便在大城市里找寻合适伴侣时,中西部农村「 剩男 」面临慢慢的升高的娶妻成本,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
「男性下娶」、 「女性上嫁」的社会规范消失大概是导致这种回转的最重要原因,
这些变化会让城市男女比例变得更平衡,也更符合当代社会舆论对「大女主」的期许。
,普通人上升的机会则慢慢的被压缩,这不光令家庭之间的贫富差距更为悬殊,也让他们的下一代变得更隔阂。